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科普|“请叫我仙帝!”——名校篮球队长躁狂治疗记

字号: + - 14

编者按

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取“我爱我”的谐音,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首次拉开帷幕。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以及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籍此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在今年“5.25”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特别推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科普内容,希望能帮助更多大学生朋友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请叫我仙帝!"

——名校篮球队长躁狂治疗记

故事简介

【基本信息】19岁、男性

【疾病类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科室病区】十二病区

【治疗方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5周

【治疗效果】痊愈出院

01 躁狂初体验

M同学是北京某重点高校篮球队队长,身高近2米,体型魁梧,在病房中,无须介绍,就能一眼认出他。除了运动员般健壮的体型,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的外形和举动——黄头发、爆炸头、手舞足蹈地隔着玻璃窗和医护人员打招呼。还未等医生开口,他便先说了起来......

“各位哥哥姐姐,大家好,请叫我仙帝!我来住院并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教你们怎么给其他病人治病,只要大家以我为信仰,我的“神格”就会赐予我“神力”,大家都不用吃药就能治好病!”

M同学边说边指向周围的病友,我不禁打断他,询问他为何会感到自己拥有如此特殊的身份,谁料他竟立刻瞪大眼睛指责起我来,认为以我“卑微”的身份不应该打断“仙帝”的发言,就在我以为激怒了“仙帝”的时候,他突然“哈哈大笑”,解释说刚才只是跟我开玩笑,接着“要引领全宇宙实现共产主义”的话题就滔滔不绝的讲了下去。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558.jpg

只见他时而起身蹦到床上,演示自己如何掌握量子力学的精髓,时而俯身趴在地上,讲述微观生物学的意义。脑子里好像有个齿轮在运转,语速极快,俏皮鲜活的语言逗得众人哈哈大笑。M同学声称自己掌握了所有学科的知识,“只要是你们知道的,没有我不会的”,“我可以一天挣到两个亿,只要我想挣钱,多少我都能挣到”。

一位医生问他是如何在一天挣到两个亿,他轻蔑的眼神流露出对这个问题的不屑,“你知道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富人有钱,没时间,穷人有时间,没钱,我给富人做咨询,就能挣到富人的钱了,”显然他还想继续解释,但病房走进的另一位患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立刻冲到这个头发花白的病友面前,亲热的叫了声“大哥”,拉着“大哥”的手就攀谈起来。

随着对M同学的深入了解,我们得知,2022年9月初,M同学当选校篮球队队长,接触到了“运动科学”的概念,然后就开始变得挑剔、偏激。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00.jpg

之后M同学情绪变得越来越兴奋,言语内容夸大,内心想法膨胀,扬言要带领中国男篮打入NBA,他认为凭借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就能掌握世界运行的真理;在球队中霸道专横,命令队友时语气严厉,仿佛是变了一个人;花钱挥霍无度,反复和家人要钱,一万不够再来一万。

起初学校老师和家人并不认为M同学是生病了,直到他给辅导员发信息,声称自己可以带全校师生一起“飞升上仙”,学校老师才将他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02 治疗不容易

经过对M同学系统的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测查以及三级查房后,M同学最终被诊断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考虑到M同学病程仅月余,进展非常迅速,经过快速氟哌啶醇治疗一周仍难以控制其情绪。经和M同学父母联系并取得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MECT频率最初设定为每天一次,根据病情变化逐步减少氟哌啶醇的剂量。在连续治疗4次后,M同学的病情明显改善:言语逐步回归理性,夸大的成分减少,语速和行为也变得正常可控。此后,MECT频率从每日一次改为隔日一次,再到隔两日一次,氟哌啶醇注射液也逐步停用,更换为口服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联合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治疗。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01.jpg

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因个体差异出现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有效范围内稳定的血药浓度是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与此同时,积极的疾病宣教从治疗起效之初就已开展,向患者讲解哪些表现是躁狂发作的症状,不同治疗方式选择的考量,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以及症状缓解后如何进一步康复等等。

03 疗效很满意

住院两周后,在MECT和快速氟哌啶醇治疗的帮助下,患者躁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夸大妄想松动,演变为夸大观念。住院三周后,MECT治疗逐渐停止,治疗方案过渡至以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盐为主,监测血药浓度及相关不良反应。此时患者的躁狂症状和夸大观念基本消失,认为自己病已治好,提出转为门诊治疗。但由于MECT治疗停止时间尚短,口服药物未加至有效剂量,以及MECT疗效与口服药疗效衔接并不稳定,患者仍需要继续住院观察。在我们的劝说解释下,M同学和他的父母都能理解,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意继续住院观察。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04.jpg

又经过一周多的观察,M同学病情逐步好转,未再反复,血药浓度稳定在治疗窗内。在不断深入的疾病宣教下,他真正认识到哪些表现是疾病症状,自己又是如何从躁狂状态走出来的。

04 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06.jpg

1. 住院期间:医生查房时需要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如病情变化、躯体不适等,切记不要隐瞒!

2. 门诊治疗期间: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情绪状态,血药浓度、生化、甲功等指标。

3. 用药过程中,不要饮酒,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带有精神活性成分的饮料。

4. 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展体育锻炼。运动目标:每周3-4次,每次45分钟有氧运动,如有余力,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无氧运动。

05 医生感悟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08.jpg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年轻化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中提到的M同学19岁发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还是一个应该在大学校园里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年纪。日后要伴随他的,是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定期复诊监测等一系列就医行为。也许有人会感到绝望羞耻,偷偷减少服药的次数、尽可能拉长复诊的间隔甚至回避来到精神科医院就诊,殊不知这些行为却会为疾病的复发埋下隐患。

研究表明,首次治疗的疗效至关重要,急性期、维持期、巩固期缺一不可。患者需要严格按照指南推荐的服药剂量和周期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的概率。换句话讲,疾病的预后很大程度是由治疗的依从性决定的,切莫因为擅自减药停药而加重病情。

(出处来源:《心理与健康》杂志)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10.jpg

杨洁

主治医师

擅长:心境障碍的诊疗,进食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6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