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科 普 | 伴有幻觉和妄想的抑郁症,你了解吗?

字号: + - 14

5.jpg

幻觉和妄想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很多抑郁症患者出现幻觉、妄想这些症状,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很多人都会奇怪,抑郁症也会出现幻觉、妄想?幻觉、妄想不是精神分裂症才有的表现吗?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临床案例来了解一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医生,我家老张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

沉默寡言的患者和神色紧张的家属是老张一家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老张的爱人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家老张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接着又焦急地说“他现在神神叨叨的,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总是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问他说啥呢,他说脑子里有个声音总和他说话,说他没用”。医生安抚后家属详细叙述了老张的情况。

6.jpg

老张今年四十来岁,是名工程师,为人乐观开朗。但半年前家中突生变故,老张忙前忙后,心力交瘁,家人渐渐发现老张好像变了个人。他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也不感兴趣了,什么都不想做,总想躺着。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连吃饭都得家人反复催促才能勉强吃一点。从刚开始的失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到后来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开会或者和同事说话时总是走神,刚说过的事很快就忘了,反应也变慢了。

由于总是出错,单位建议老张休息一段时间,老张就变得特别自卑和自责,觉得自己没用,拖累家人、成了家人的累赘,不断回想以前做过的错事,甚至认为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现在生病的状态是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惩罚。于是悲观消极,觉得生活没意思,看不到希望,甚至有时会闪过不想活的念头,觉得死了也挺好,一了百了。直到最近出现了自言自语,家人愈发觉得老张的状态不对劲,一致决定把他送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不是精神分裂症,是抑郁症!

来到医院后医生对老张进行了详细的精神检查和评估,发现老张除了具有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等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外,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等,不仅如此,甚至还伴有幻听和自罪妄想这类精神病性症状,最后老张被医生确诊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7.jpg

对此,老张的家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张这么奇怪,每天神神叨叨、自言自语的,难道真的不是精神分裂症吗?”家属的疑问恰恰可能也反映了在大众的认知里,抑郁症似乎仅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典型症状相关联,至于幻觉、妄想等这类症状则仅会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之中。但其实,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临床中并不鲜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程度的抑郁症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有何区别,以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什么程度的抑郁症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呢?有何特点?

幻觉和妄想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和产生病耻感可能延误患者治疗,以致病情加重,进而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抑郁心境协调或者不协调,大部分是与心境相协调的。与心境相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多涉及无能力、患病、死亡、一无所有或应受到惩罚等,如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躯体疾病或灾难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听幻觉等。

有罪恶妄想的患者会相信一些不诚实行为,如纳税时略有隐瞒会被人发现,会使他受到严厉的惩罚和羞辱;还可能认为这样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有疑病妄想的患者则可能坚信自己患了某种癌症或性病。有贫穷妄想的患者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在一次投资中彻底破产。而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则与上述主题无关,如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背景的幻听等。

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和妄想有何区别?

抑郁障碍患者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发生在抑郁情绪基础上,精神病性症状是继发的,与抑郁情绪共消涨,且多以指责、埋怨、谩骂等幻听或自责自罪妄想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点为妄想荒诞离奇,多种妄想同时存在而相互矛盾,多是一些评论性、争论性的幻听内容等。

8.jpg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精神病性症状的存在往往是抑郁复发和精神症状反复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均不理想,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将抗抑郁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针对该型抑郁障碍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可选择合用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剂量可根据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适当进行调整。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障碍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但对严重的抑郁障碍往往不能单独使用心理治疗,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

9.jpg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发病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应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本文选自《心理与健康》杂志。本文配图为AI生成。(作者:乔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