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小心抑郁会“不请自来”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发抑郁症
人一上年纪,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就容易找上门来,身体生病了,心理上也可能跟着出现问题。有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为非高血压患者的 2.69 倍[1]。
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预防抑郁焦虑
有躯体疾病的人,如果心情不好,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预后的健康状况也较差。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焦虑症密切相关[2]。血管性疾病易发生抑郁症及焦虑症,而抑郁症及焦虑症又进一步使血管性疾病恶化。心血管病特别是动脉硬化也会影响到抑郁症的发生[3]。
心血管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区分:一般患者身体不适,加之感觉自己给家人带来负担,情绪低落一段时间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或者焦虑情绪影响到了社会功能,就需要带患者到精神科就医了。
抑郁焦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INTERHEART研究发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4%)。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0.6%,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
现代社会人们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安全感普遍较低。压力如果大到承受不了,就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短时间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引发应激反应,使大脑分泌一些应急的激素使我们能够如常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事件,就像野外忽然遇到一只老虎,心脏立刻就会猛烈地跳动。但长期的压力过大和负面情绪的积累,对我们的心脏和身体来说,都会带来不小的伤害。
对这一部分人来说,平日里更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心脏功能,做好日常监测,必要时需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大多数的慢性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
调整饮食结构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消极情绪和精神压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挫折、走出困境。
适量调整饮食结构
日常应适当增加果蔬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水果摄入量应为200~350g;蔬菜摄入量为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种类越丰富越好,并且两者不可互相替代。
坚持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坚持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肥胖、三高等疾病风险。坚持有氧运动,比如适量走路等,可以明显改善心率。
自我肯定,自我释放
通过自我肯定可以对自己的潜意识进行释放,从而摆脱以前的负面想法,会变得更加的积极,在各个地方都进行自我肯定,一切皆有可能。
戒烟限酒
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戒烟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吸烟史20年的重度吸烟者(每天1包烟,连续20年)如果戒烟,可在5年内将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降低39%[6]。同时限制过量饮酒。
参考文献
[1] LIU M, LI N, LI W 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eurological research, 2017, 39(6): 573-580.
[2,3] 董波,崔亚娟,田丁阳.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抑郁的处理[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04):394-396.
[4]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9): 833-854.
[5] 张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01):1-4.
[6] Meredith S. Duncan,Matthew S. Freiberg,Robert A. Greevy,Suman Kundu,Ramachandran S. Vasan,Hilary A. Tindle. Association of Smoking Cessation With Subsequent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JAMA,2019,322(7).
上一篇: 特色诊疗 | 家人患上抑郁症,请帮助他们做好这7点
下一篇: 医生说丨什么叫“难治性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