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精神科人文护理的传承者 | 马向林:三十载坚守与传承
在精神卫生护理的“战场”,有这样一群"心灵守护者"。他们中有护龄三十载的护理前辈,用半生光阴织就生命的温暖,用无声岁月沉淀出抚慰创伤的密码;有获得“青年护士奖励基金”的新生代护士,正用青春突破传统,以传承续写华章。
当我们凝视这两代护理人跨越时空的"南丁格尔"灯火接力,看见的不只是专业的传递,更是医者仁心的精神接续,是三十载坚守浇灌的生命之光,是新时代创新激发的希望星火。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对3名30年护龄的护士代表和3名青年护士奖励基金获得者的心声进行报道,致敬精神科人文护理的传承者,传递生命温度,书写医者仁心的时代注脚。
马向林
三十年护龄护士代表
一病区护士
我是精神科的一名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内心充满了感慨。三十年的时光,如同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河流,流淌着无数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
三十年前,我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憧憬,踏入了精神科病房。那时的我,年轻、懵懂,对精神科护理充满了好奇,却也隐隐感到不安。精神科的患者们,因为疾病的影响,行为常常难以预测,他们可能会突然发怒、攻击他人,也可能会陷入深深的绝望,无法与外界沟通。
记得我第一次独自面对一位躁狂发作的患者时,他情绪激动,大声喊叫,甚至试图冲出病房。我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心里既害怕又着急。幸好,我的前辈们及时赶到,他们一边安抚患者,一边指导我如何应对。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精神科护理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三十年的护理生涯,我遇到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患者,其中,有一位名叫老张的患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老张刚入院时,总是沉默寡言,整天蜷缩在病床的一角,对周围的一切都毫无反应。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我每天都会花时间陪他,从简单的问候到慢慢引导他回忆过去的事情。起初,老张总是毫无反应,但我并没有放弃。
有一次,我在整理病房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老张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他笑容灿烂,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我拿着照片来到老张的床前,轻声对他说:“老张,这是你年轻时的照片,你看起来真精神。”没想到,老张的目光突然聚焦在照片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和他聊起过去的事情,慢慢地,老张开始愿意和我交流了。他告诉我,他曾经是一名教师,喜欢读书、写字。于是,我为他准备了一些书籍和纸笔,鼓励他重新拿起笔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的情绪逐渐好转,他开始主动和其他患者交流,甚至还会帮助新入院的患者。看着老张的变化,我内心充满了欣慰。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陪伴给了他希望和力量。
三十年的护理生涯,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我常常担任新护士的带教老师。我会告诉他们,精神科护理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一次,一位新护士因为患者的突然发作而手足无措,我立刻上前帮忙,并在事后耐心地给她讲解应对方法。我告诉她,面对患者,要始终保持冷静和耐心,用爱去温暖他们。我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护理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观察患者的细微表情来判断他们的情绪变化,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我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十年的护理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精神科护理的艰辛与不易,但同时,我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温暖。记得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家属在接患者出院时,紧紧握住我的手,感激地说:“护士,真的太感谢你了!是你让我看到了父亲的希望,是你让我相信,生活还有美好。”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我知道,我的工作不仅仅是照顾患者的身体,更是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和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精神科护理的岗位上,用我的爱心、耐心和专业技能去守护每一位患者。同时,我也希望将我的经验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护士加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一起为精神疾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学会了包容、理解与爱,也让我更加坚信,护理工作是一份充满意义的职业,我会坚定地走下去,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