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百年安医 >>人文关怀

百年安医

人文关怀

精神科人文护理的传承者 | 索志敏:时光里的温暖守护

字号: + - 14

9.jpg

在精神卫生护理的“战场”,有这样一群"心灵守护者"。他们中有护龄三十载的护理前辈,用半生光阴织就生命的温暖,用无声岁月沉淀出抚慰创伤的密码;有获得“青年护士奖励基金”的新生代护士,正用青春突破传统,以传承续写华章。

当我们凝视这两代护理人跨越时空的"南丁格尔"灯火接力,看见的不只是专业的传递,更是医者仁心的精神接续,是三十载坚守浇灌的生命之光,是新时代创新激发的希望星火。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对3名30年护龄的护士代表和3名青年护士奖励基金获得者的心声进行报道,致敬精神科人文护理的传承者,传递生命温度,书写医者仁心的时代注脚。

10.jpg

索志敏

三十年护龄护士代表

康复中心护士长

三十年前,我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护理事业的热爱,踏入精神科病房这片特殊领域。作为刚毕业的新人,我曾因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对疾病的认知匮乏而忐忑不安,然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以及护理工作的独特魅力,逐渐让我找到了职业的认同感与价值感。如今,站在护士节这个特殊的节点,回望一路走来的风雨,那些温暖的医患故事、职业成长的酸甜苦辣,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生命的旅程。

扎根:在荆棘中绽放专业之花 

第一次危机:专业与情感的拉锯

初入科时,一位病情发作新入院的患者突然情绪失控,看着她蜷缩在墙角,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我的心揪成一团。手里的入院须知突然变得千斤重——明明背过无数遍的流程,此刻我却手足无措,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看着她颤抖的肩膀,作为普通人的我多想给她一个拥抱,像安慰哭泣的朋友那样。但当我站在专业与本能的分界线上思考:该用标准化评估量表记录她的焦虑程度?还是先放任自己感受她的绝望?治疗手册里"建立边界"的铅字,正与人性本能的温度激烈交锋。终于,我深吸一口气,让理性的框架包裹住感性的冲动——这才是她真正需要的专业守护。

 "特殊"的礼物: 疤痕的温度

患者发病时咬伤我的那道小鹿形的伤疤,成了我最特别的"职业勋章"。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不止一次红着眼眶向我道歉,她伸出胳膊:"护士真不好意,要不您也咬我一口?" 我拉住她的手让她别往心里去,那一刻,我明白——在精神科的战场上,伤痕是双向治愈的印记。她的牙印刻进我的皮肤,我的包容烙进她的记忆,我们都在疼痛中完成了某种交换:她归还了失控时的愧疚,我收获了比任何锦旗都珍贵的职业认证——被患者真正看见的温暖。

这疤痕早已不痛,倒像块活着的琥珀,封存着两个灵魂彼此感动的瞬间。

传承:让生命影响生命

带教老师:如师亦如母

初入职场时,我也有过严重的职业倦怠。带教老师曹佳丽察觉后,不仅耐心指导我技术操作,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关怀着我。她常在值夜班时为我备好热牛奶,与我谈心解惑,她教会我"护理是技术更是艺术",这份亦师亦友的情谊,成为我职业道路上的灯塔。

带学生:用心比技术更重要  

"老师,我好怕患者打我!"实习生小李的恐惧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我带着她从日常问候开始练习,主动送给患者喜爱的零食,帮助建立信任。当小李成功安抚了一位焦虑症患者的情绪后,她激动地说:"原来护理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心灵的对话!"三十年来,我带过的学生中已有十余名成为科室骨干,这份传承让我倍感欣慰。

家庭的力量

爱人总把我的排班表贴画在日历上;公婆默默承担家务;孩子从小学就知道他的妈妈晚上要去“值班”。这份毫无保留的支持,让我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在护理岗位坚守。

工会路上的温暖接力

从工会积极分子到分会主席,我始终秉持“服务无小事”的理念,把职工的小事当大事,创办职工小家、暖心驿站,做好职工和医院的桥梁纽带,积极负责地落实院工会的各项工作,把工会的温暖精准送达分会职工的心坎里,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工会干部。

担当:从守护者到引路人的蜕变

25年病房生涯,我像棵老树扎根在患者身旁,用枝叶为她们遮风挡雨。2019年担任康复中心护士长后,我的工作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曾经专注为单个患者擦泪的手,现在要绘制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地图;过去用体温计衡量病情的眼睛,开始用KPI和满意度曲线评估护理团队能力。其中,最大的震撼是发现,真正的疗愈不止在病床前,更落实在制度上、在团队氛围中、在每一个流程的褶皱里。

当看到年轻护士用我教的方法点亮患者眼睛时,我懂了:管理者的使命,是让自己成为可以被复制的光。

感悟:在治愈与自我治愈中成长

三十年护理生涯教会我:真正的护理是看见完整的"人"。我见过患者康复时绽放的笑容,也体会过家属感激的泪水;经历过职业倦怠的迷茫,更有过被患者信任时的温暖与自豪。

三十载光阴转瞬即逝,曾经青涩的护士已生出白发,当初那个怯生生的小护士,如今已成为科室年轻人口中的"索老师"。站在职业生涯的又一个节点回望,那些与患者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早已编织成生命中最璀璨的锦缎。这大概就是护理事业最动人的模样——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于细微处见真章。

回望30年的护理工作,那些青涩与成熟、泪水与欢笑交织的岁月,早已化作前行的力量。未来的日子,我愿继续以心为灯,做精神科病房那束温暖不灭的光。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或许就是护理事业最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