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信笺寄真情 | 医路有你 生命重绽微光
感谢信
医者仁心,患者真情,这里汇集了来自患者的感谢信。信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医患同行的珍贵注脚,每一句诚挚的感谢,都是对生命守护者最温暖的回应,承载着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信任与感动。
近日,我院临床五党支部九病区收到两位患者的感谢信,信中真挚的文字记录了她们与主管医生马菁遥、李美华大夫共同走过的康复之路,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医学的人文之光,终将照亮每一段挣扎的岁月。
原文如下:
敬爱的李医生: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付出以及对我感受的理解,您是一位敬业、认真负责、医术高明的大夫。在我迷茫、需要病情有一个切实判断的时候,您像引路人一样指点迷津,每次与您沟通后,我的心情和情绪都平稳了下来。您对我的生活和安排也十分负责,在这场康复的战斗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您的陪伴与引导,还有理解。
最让我感动的是,您愿意与我共同面对,尽管我的事情无比琐碎。我的家庭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他们总和我说:不要想太多,不要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好像只要不想,我的病情就会康复。他们是对的,但有的时候我也控制不了,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压力,所以我更加为您的敬业而感动。
在前20年中,有太多事连我也记不清,您却一一记下,写进笔记,一遍遍询问,这让我觉得待在这里是值得的,我真的觉得我的病在慢慢变好。我为世界上有您这样的大夫而感到欣慰,再次感谢李大夫,祝李大夫万事如意。
曾记否,2019年4月第一次进入北京安定医院11区,当时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症,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成功出院,这为我埋下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
2019年,当时我正值高一,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却因躁狂症从云端步入泥沼,高二转学到新学校,再次复发,但情况不是很重,只需吃药治疗。自此我破灭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梦想,只沉沦,考入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康复治疗学。我想,当时选择这份专业,多少是与自己的病症有关吧。
大学四年,我抛弃学习的压力,过得无比轻松自在,然而在2025年,命运又跟我开起了玩笑。我清楚地感知到我进入了双向情感障碍抑郁期,在家里呆了三个月,生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扛了过来,曾一度想过轻生自杀,但却因为舍不得父母而放弃。
再次回到北京安定医院复诊,我遇到了马大夫,我喜欢她身上的肆意洒脱。入院4天,9区的所有人都是友善的、和蔼的、可亲的,尤其是马大夫对我的关照,还有护工阿姨们把我当亲生女儿看待,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爱,还有心理咨询师、精神康复师,都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重生了,血肉长出了新的枝芽,感谢9区。
9病区作为我院人文科室,始终践行着百年安医凝聚的“解精神之困苦,还疾者以安定”的精神,正如患者在信中所表达的,精神疾病的康复不仅需要精准的诊疗方案,更需要医者对患者的倾听与共情。这也正是9病区“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缩影——在这里,每一位患者的情绪都被用心承接,每一段人生的困境都被郑重对待。
医学或许无法承诺永恒的晴空,但我们愿做患者生命中的撑伞人:陪他们熬过骤雨,也陪他们静候天光。
下一篇: 心灵驿站 | 放松绘画 拥抱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