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疫路艰辛,我们愿与您相伴!
自2020年2月5日,北京安定医院医疗救援队先后派出李晓虹、潘伟刚、孟繁强、朱虹、田腾飞赶赴小汤山定点医院参加抗击新冠的医疗工作。这支以精神心理专业医生为核心的救援小分队,参与到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整体医疗工作中,承担着保障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心理援助工作。精神心理组采用“主动巡诊,灵活多样,重在预防”的心理干预模式, 自3月16日以来,已完成旅客巡回筛查1300余人次;巡回患者700余人次;处理突发事件30余起;培训讲座4次,听众近600人次。医务人员个体心理干预近30人次;精神科会诊及精神科药物干预近20人次;团体心理治疗1次;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精神状态评估近40人次。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们工作的镜头,推开这扇门,来一起看看我们的工作片段吧!
1
案例1——伤心的归国女生
“铃铃铃”,一阵铃声传来。电话那头传来护士急切的声音,“请问是精神心理组吗?我们这里有一位女性旅客一直在哭,我们安抚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起任何作用,请问你们能过来紧急干预一下吗?”
放下电话,我们立刻赶赴现场。与战备病区的护士简短沟通,获知这是一位归国的留学生,她来小汤山定点医院,已经一天一夜没有睡了,细心的护士发现她常常独自流眼泪,一直在哭泣。护士进去她的房间劝了几次,虽然情绪能够短暂平静,仍时常泪流满面。
我们通过可视对讲呼唤女孩:“你好,我们是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视频那头传来一个微弱的、低沉的声音,“大夫,您好,我从国外回来的路上,在飞机上,我都不敢吃,也不敢喝,在飞机上也睡不着,哪怕来医院后也无法入睡,我已经三天三夜都没有睡了,心理特别难受,心情特别不好,心里也非常烦。我现在特别担心自己已经得了新冠肺炎,前一阵子国内口罩等特别缺,我们留学生就自发买了很多的口罩寄回国内,但是现在想想,我当时是不是已经感染肺炎了,这些口罩也都不干净了,寄到国内,会不会把这些病毒都传染给其他人了。”
从询问中我们了解到女孩的担忧、焦虑和自责的情绪,这个时候,解释,安慰和鼓励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通过视频对她的情况给予解释、安慰和支持。“嗯,现在这种情况下确实会睡不好,心情比较糟糕,而且很担心,这种情况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可以一块去面对。既然您来我们医院了,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您,我们也会尽全力、尽早地为您筛查,如果有问题,请您相信祖国一定会为你们进行最好的治疗,目前咱们医院筛查的归国人员中,绝大部分人筛查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咱们医院也会尽快结束医学观察的”。
视频另一头的女生说“谢谢医生,您说完以后我感觉放松了很多,我之前感觉,再这样下去,我就要疯了!”“不会的,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这种感受,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是疯了!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出现心烦、担心、紧张、失眠的表现,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这次专门录制了一些音频,能改善紧张的心情,改善睡眠。相信您听了以后一定会舒服一些”。
“谢谢您,谢谢。”
第2天,我们再去看她的时候,就能见到她的笑容了,当天下午核酸筛查结果阴性,她就顺利的出院了。
大多数国外留学生都非常热爱我们的祖国,当国内早期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自发的捐款,邮寄大量的防疫物资。这位归国的留学生表现出的焦虑、自责、担心甚至是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在很多的留学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人们在面对此次疫情中常常会出现的心理反应,这只是在特殊时期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
精神心理组的医生通过支持、共情、正常化等稳定化技术后,使她的情绪得到了稳定,解决了目前的心理危机。
2
案例2——身体虚弱、多日失眠的中年女士
“您好,是心理医生吗,我们这里有一个待筛查的女士情绪很差,总是哭,好几天没怎么睡觉了,我们说了很多也没有用,您可以过来疏导一下吗”......精神心理组的医生接到了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建病区的心理援助需求电话。
接到电话后精神心理组医生再次出发,第一时间赶赴病区,与病区主任、主管医生及主班护士详细了解情况,得知这是一位50岁的女性,3天前来到小汤山医院,入院后情绪一直不好,不爱吃饭,晚上也睡不着,经常自己在房间哭泣,护士多次劝也不见好转。
了解基本情况后,我们与张女士进行了视频连线,视频中可以看到张女士眼圈泛红,应该是刚哭过,经过询问,自诉“我年轻的时候就去了意大利做生意,但一直认为自己什么都很好,唯独身体比较虚弱,经常感冒,既往也患过肺部的疾患,每当自己身体不好的时候整个人就会感觉非常差,心烦、压抑,彻夜难眠,感觉心力交瘁。这次疫情期间,家人担心自己体弱,让自己第一时间回了国,但路上十几个小时不敢吃饭、不敢喝水,感觉非常紧张,来了之后多次核酸检查都没有问题,但一直低热,自己也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担心自己整个人会垮掉,感觉下床都费劲,吃饭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晚上闭上眼睛就全是不好的事情浮现,难以入睡。
在明确了张女士面临的困扰后,为更好解决张女士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我们经过讨论后决定进入污染区进行心理干预。
倾听、共情、稳定化、行为矫正等……运用这些干预技巧,我们一步一步为张女士进行心理疏导。首先,对张女士进行了关于健康状态的正常化干预,经过长途旅行,同时又在机场停留了较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出现身体的不适感是非常正常的;同时因为换了环境,进食不足也会让自己感觉身体弱,要接纳和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态,并引导她聚焦在现在所能做的事情上,如看看电视节目,多和家人联系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筛查工作。经过半小时左右的解释,稳定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张女士的表情从愁苦、忧伤到嘴角露出微笑。
针对张女士的睡眠问题,经详细了解,得知她连续一周,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床上躺着,我们对其长期卧床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干预,让其减少白天卧床,尽量在不睡觉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切断“卧床-失眠”的不良身体记忆,减低焦虑情绪;同时为了让张女士尽快补充睡眠,与其商量后,决定临时用一点助眠药物。
在次日随访中,张女士称破天荒“头一次连续睡了6个多小时,心里轻松多了,自己感觉心情比之前好了很多”,饮食、睡眠都有了改善,身体也觉得没有那么弱了,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估计自己也快出院了。
3
案例3——焦虑、抑郁的母亲
这位母亲带着两个未成年孩子从国外归来,自己却在例行筛查时发现病毒核酸阳性,紧接着被确诊新冠肺炎转入隔离病房接受治疗。一系列的变故让这位母亲精神紧张,难以平静……“我的孩子那么小,怎么照顾自己?”“万一我的孩子也染上病毒了怎么办?”“我自己都这样了,孩子得了肺炎治好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无数个问题时刻萦绕在这位母亲的脑海中,即使可以时时通过网络联系到孩子,得知孩子的情况,这位母亲仍然寝食难安,常常控制不住的暗自饮泣。
屋漏偏逢连夜雨,两个孩子在接下来的检测中也确诊为新冠肺炎轻症,转入隔离病房治疗。孩子到了母亲身边,这位母亲的情绪却更加低落,自责,认为自己害了孩子,自觉无法胜任照料两个孩子,甚至彻夜难安。
彼时,精神心理组在例行筛查中已发现患者的情绪问题,与病房医生进行交流后,认为该患者的情况需要进行干预。随后在一系列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后,这位母亲逐渐接受了肺炎的事实,并且调整心态,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照顾孩子,为早日康复努力着。
4
案例4——工娱助力抗疫情
精神心理组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新建病房楼30个筛查病区和B区2个确诊病区之间往返穿梭,或是去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或是应邀进行精神科会诊,或是对待筛查旅客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我们在每日奔波的过程中,接触最为密切的要数护理团队的战友了,护士们对每位待筛查人员或确诊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我们在和护理战友的每日接触中发现,面临紧张的疫情形势、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和全新而又多变的工作内容,护士们难免出现一些焦虑、抑郁、失眠、疲劳等心理状况。我们虽然开设了服务于医护人员的心理驿站,但由于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对心理不适关注不足等原因,主动寻求帮助的人少之又少。长此以往抗疫人员的心身健康必然受影响,战斗力也会下降。因此,我们决定不再局限于心理驿站、心理治疗室,而是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在解决患者问题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同时关注着护士的情绪,适时给予共情、支持、理解,让积压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宣泄。“听潘主任说话就是舒服!”“希望你们多来看看我们!”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认可。
我们还给护士站送去了超轻粘土,利用工作中短暂的闲暇制作粘土玩偶成了最受欢迎的放松方式。丑丑的小猪、萌萌的小狗、漂亮的花朵、逼真的卡通形象、西天取经四人组、穿防护服的护士……简简单单的粘土在她们手中变得充满了生气,护士站也充满了欢声笑语,“你们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姑娘们捏橡皮泥可开心了”。这些小小的玩偶成了病区里的宝贝,有的送给出院的患者、传递着衷心的祝福,有的送给身边的同事、见证着特殊时期的战友情。
不良情绪源于当前的紧张形势和高强度工作,那就把这些不良情绪化解在工作中。我们拓展思路、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捏粘土、拼乐高、玩魔方、益智拼图、木桶游戏等等,形式不一而足,将心理疏导适时适当融于紧张的工作中,既化解了不良情绪,又提升了战斗力。
5
案例5——心理护理持续守护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句话是对小汤山定点医院精神心理团队工作理念的最好诠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改变,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小汤山定点医院于3月16日启用。在筛查诊治过程中,如何安抚、稳定长途跋涉归国旅客的情绪,是心理团队的工作重点。
临床工作中,北京安定医院的护士在为一位18岁的留学生测量血压时,由于留学生情绪过于紧张,收缩压高达160mmHg,此时他的状态更加焦虑,害怕异常的血压结果会耽误筛查进展,使他无法顺利回家。护士笑了笑,以轻松的语气安慰他说“不要担心,深呼吸放松一下,等会儿我再给您测一次。我看登记表上写着您是留学生,是吧?之前是在哪里留学……”就这样通过和留学生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很快缓解了他紧张的情绪。再次测量时,他的血压果然下降到正常范围。离开小汤山医院前,这位留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表示:那位护士的微笑虽然隔着防护服看不清楚,但轻声的安慰之语仿佛有着治愈的能力,缓解了他焦虑的情绪,也让他感到家的温暖。
让每一位逃离疫情阴影笼罩的归国人员能够卸下心理负担,尽快缓解长途的疲惫,早日踏上归家的路,与亲人团聚,“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名言,在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心理救助中,仍然是治病良方。
“疫路艰辛,我们愿与您相伴!”这就是小汤山定点医院精神心理团队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