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你是这样的人——纪念江镇康医生
江镇康 男,1935年出生,江苏武进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8年到北京安定医院工作,主任医师,曾任门诊部副主任和一科、十二科主任,多次获得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自2001年退休后,他一直没有离开临床工作,直到今年8月去世,他在为精神病患者解除痛苦的岗位上奋战了59个年头。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多依赖于医师对患者症状的分析,没有更多的辅助检查可以帮忙,这就需要精神科医师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广博的精神、神经医学知识,对精神病患者不同于躯体病患者的深刻理解。
做学问就像蚂蚁滚雪球
自1979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神经内科临床进修开始,直到江老病重,他从没间断过参加由解放军总医院主持的“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每次学习,江老都做大量详细的笔记。除此之外,他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神经系统和脑器质性病变与精神障碍发病之间的关系。因为他的勤于钻研和善于总结,江老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问诊、诊断、治疗方法,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
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孜孜不倦学习思考,江老好学的品质也体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每期健康报,江老都会认真阅读,将报纸上有用的知识剪裁下来,收集到一起,作为参考资料保存起来。江老经常对年轻医生说:做学问就像蚂蚁滚雪球......做学问没有捷径......确实,江老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脚踏实地走了几十年,从年轻到年老,从青年医生到知名专家,学习的脚步从没有停下。几十年来江老的学习笔记不知写满了多少本,它们不仅记录着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承载着江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为人原则。
我要对每个患者负责
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江老还是坚持每周出门诊。在特需门诊,有的专家一上午能看十几二十位患者,而江老只看五位,原因是他的问诊十分仔细。江老在询问病史时,遇到重点、疑点,他总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反复提问,通过患者几次回答的内容来进行相互印证,排除干扰因素,发现病情真相。虽然一上午只看五位患者,但经过江老耐心细致的问诊,结束门诊往往已经是下午1、2点钟,这对于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无论对精神和体力都是相当大的挑战。当有人问江老,这样认真是否太辛苦时,他只是说“我要对每个患者负责”。正是因为有如此的付出,治疗也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在他这里没有医患间的不信任。
除了门诊,江老更多的时间是在病房里进行疑难病例的查房。由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导致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障碍,在症状上与某些精神科疾病相似,导致医生在鉴别这些疾病时往往会发生困难。在面对这些疑难问题时,江老几十年学习积累的神经科知识发挥着巨大作用,对相关疾病症状表现充分而深入了解为开展正确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疑难患者表现的症状往往具有欺骗性,在极为相似的症状面前,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误诊。此时,江老耐心的问诊、细致的观察就再次成为拨开症状迷雾,发现疾病根源的法宝。
多年前,曾经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疾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当时,主治医生诊断该患者病情为抑郁症,使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没想到的是,治疗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患者的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失眠和记忆损害。主治医生考虑这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便请江老来查房。当时医院还没有CT、核磁等先进的检查手段,辨别患者的病情只能靠外在的症状表现。江老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患者一侧的肢体有轻微的抖动。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江老认为该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的病变。主治医生随即联系外院对该患者进行核磁检查,果然发现其左侧颞顶叶存在异常,最终确诊为脑膜瘤。
每次查房,江老都要进行详细的病历记录。检查过程、诊断思路、分析总结,一字一句都写得十分认真。很多时候江老要对一句话、一个词反复推敲,确保能准确表达患者的发病状态,真实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使看病历的人不产生误解。看到江老书写的病历,认真、工整、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对患者病情全面了解和详细观察的基础之上。有的患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经过几位专家查房却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这时病房就要请江老出马,经过江老的检查,患者的病情多能拨云见日,找到症结所在。
年轻人是医院未来的希望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科的?”走在医院里,遇到年轻的同事,只要是自己不认识的,江老都会问问对方的名字。知道了对方的名字,他总会在嘴里念叨几次,似乎在努力的记忆。然而,江老毕竟年纪大了,有时候记不住,再遇见对方时总会再去询问。经过一番努力,江老总能认出很多年轻人,无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这一点其他人恐怕都做不到。
被江老问过名字的年轻人总会笑嘻嘻的回答他,或许会觉得这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挺有意思。而对于江老来说,这并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出于对年轻人的关心、对医院事业发展的关心。早在二十年前,医院还有集体宿舍的时候,江老就经常来到宿舍和年轻的医生们聊天,问问学习的情况,问问家里的情况,给住院医师有些单调的集体生活带来不少乐趣和专业上的指导。
江老对年轻医师的关心和帮助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是实打实的。他会将参加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的笔记,复印若干份,送给相关病房和年轻医生,供大家学习参考。曾经,在江老的帮助和指导下,刚刚入职几年的年轻医生专业文章投稿一次成功,未经过编辑任何修改;曾经,有的医生由于调动病房,使自己的专业研究失去了病例来源,他积极帮助她推荐病例;曾经,他在报纸上看到有价值的文章,就剪下来送给相关专业的医生学习;曾经,病房主任到外地出差一个月,只有年轻医生在病房挑大梁,他不辞辛劳帮助“看家”。
江老曾多次表达,自己几十年来积累了很多学习资料、总结了很多学习笔记,希望能够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编辑成册,留给医院的年轻医生,供他们学习参考,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除了在病房里经常进行的集体查房和讲课,在病房、在餐厅、在楼梯上、在院子里,人们都能看到江老和年轻医生讨论的身影,就连下班与同事一起乘坐地铁,一路上讲的也都是病房的工作。他总是这样迫不及待、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上世纪90年代,医院的人才培养面临年轻医生青黄不接的情况。很多入职不久的青年医生由于工作条件、待遇、发展等等原因又离开了医院。有一位毕业于北医的年轻医生准备离职,江老得知后非常不舍,劝他留下。然而江老的苦口婆心并没打动这位年轻的医生,他对江老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您不用劝了,我一定要走”。这一句话对江老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他为年轻医生的流失,为医院人才培养遭受的损失,也为医院将来发展的困难感到痛心疾首。为此,江老特意向健康报写了一封信,呼吁年轻人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年轻人是医院的未来,是事业发展的希望,江老对年轻人成长的关心,源自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忠诚和对医院的深厚情感,更是作为一名医者,对患者深沉的爱。
最最合格的共产党员
江老个子不高,稍稍有些驼背,满头银发,总是穿着朴素的衣服,外表平常无奇。然而,就是在这平常的外表之下却有着一个崇高的灵魂
。
作为老专家,年轻人说,他就像自家的老爷爷。无论对年轻医生还是患者,从来没有一点架子。因为江老年事已高,医院为了照顾他,要派车接送上下班,而他谢绝了。为了不给医院添麻烦,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拎着一个简单的布口袋,乘公交、坐地铁,朴素得就像退休买菜的老人。
与外表的平常相反,江老的人生可谓坎坷。江老有两个女儿,二儿女患精神分裂症多年,一直独身,需要江老和老伴进行照顾。除了患病的女儿,江老夫妇还要照顾江老的岳母和姑姑,两位高龄老人都已经没有其他亲人。江老本身患有心脏病,老伴也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这样两位本该由别人照顾的老人还要照顾别人,生活的辛苦可想而知。然而,江老从不向医院和同事提起这些,而是默默扛起这沉重的责任,继续着自己钟情的事业。
江老对精神卫生事业极其执着,对自己的患者极其负责。虽然年事已高,但江老从来不耽误门诊和查房。有时天气不好,同事劝他不用来了,可他从不肯为此多休息一天。唯独有一次,天色阴沉,大雨将至,江老不好意思的和同事说需要提前一会下班。同事忙说,您多早走都是应该的,天气不好您本就可以不来;有一次,江老的老伴生病,想找本院的中医专家进行诊治。原本,凭着江老工作几十年,带家属直接找到同事看病没有任何阻碍,而他却坚持要先挂号。身边的年轻同事拗不过,对江老说那挂个普通号吧,他却坚持按照职称级别挂了300块的特需号。
江老就是这样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虽然医院对老专家不记考勤,但江老少上了一会班都会觉得是对医院和病人的亏欠;虽然可以不花钱办成事,他却坚持按照制度,不占公家一点便宜。江老在专业上无疑是权威专家,在人品上也绝对值得敬仰,难怪病房里的同事说起这些故事,感慨的称他“最最合格的共产党员”。
两年前,江老的老伴诊断出膀胱癌,需要人照顾。直到这时,江老才停掉了自己的门诊照顾家人。今年四月,老伴去世,他处理好后事便又要回到医院工作。令人惋惜的是,江老刚刚回到医院工作不久,身体就不行了。他身上先是出现了瘀斑,随后又出现了便血的症状,不得已到医院进行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随即,江老于5月22日开始住院治疗。5月25日,离退办同事到人民医探望江老时,他已经写好了一封遗嘱,内容是关于自己保存的病历资料如何处置;随后几天,他又连写了两封遗嘱,内容依然是关于病历资料和交代工作的。在江老住院期间,院领导和同事多次到病房探望,江老见到大家第一句话就是问病房里的工作怎么样,说自己对工作还有哪些想法,争取每一分每一秒,多对工作做一些交代。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十分凶险,加上江老已经80高龄,本来又有心脏病,治愈的机会并不大。但江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病情刚刚稳定就考虑放疗、化疗,想争取治愈疾病,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或许,正是几十年来生活的坎坷和勤奋执着历练出了江老的豁达、乐观,即使在如此逆境之中也不愿向命运低头。
江老病重期间,和他朝夕相处的病房同事们心里都很难受。大家心里都在惦记着江老的病情,可又都不敢轻易提起。大家明知道江老高龄病重、凶多吉少,却又悄悄的期盼能有奇迹发生。令人遗憾的是,奇迹终究没有发生,江老由于病重,在8月20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江老的一生与精神卫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对自己的事业念念不忘。他的心里装满了学知识、看病人、帮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会治病、会教课、会查房,却偏偏不会享受。江老的一生只潜心于事业,只钻研于学问,名利与权势从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江老的人格崇高而伟大,令人敬仰,他的简单、质朴、纯粹、执着无不值得后辈学习。江老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间,他的高尚品格永远激励后来人奋勇拼搏,他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于北京安定医院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