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人
人物采风——田祖恩
宣教中心
2010年4月22日,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第六届年会隆重召开,在这次大会上,10位在精神卫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精神科医生荣获“优秀精神科医师奖”,北京安定医院85岁的老专家田祖恩就是其中一位。积土为山、积水为海,55年的职业生涯,他感受着病家的痛苦,肩负着医者的责任,以善良之心和精湛医术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在北京安定医院特需门诊,几年来每周二、四的两个上午,都是田老医生的应诊时间。许多病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他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上午,而且中午还要常常拖班,不能按时吃饭。一上午4小时的工作时间,他一般只限挂4、5个号,为的是能把病看细看准,制订出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还要把家属和病人的疑问一一解释清楚,并争取他们的参与和配合。
他同情与关爱病人,常讲:“精神病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需要特殊和更多的关爱,同情和帮助他们是每位精神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他总是为病家着想,处处替人家精打细算,尽量节省不必要的花销。他说我们现在的日子仅仅是“小康”,家里人有病已经很困难了,尽量不能让人家再背上过重的医药费用包袱,雪上加霜,弄得人家连饭都吃不上,这是不应该的。旧社会说“黄金有价药无价”,其实这是个良心和道德问题,只要我们时刻以人心比自心,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1955年,他从北京医学院毕业来到我院从事精神科医生工作,至今已经55年,半个多世纪里,他与精神卫生事业同风雨,与北京安定医院共发展。50年代初,国家一穷二白,在那样的条件下,精神专科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重视。作为一代有志于新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一不讲收入、二不谈条件,甘于清贫,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尽管那时的安定医院平房旧舍,医疗环境很差,但丝毫没有让他退却。投身精神科临床工作50余年,他踏实行医、勤恳工作、默默奉献,其精湛的医术、严格的自律精神融汇为巨大的人格魅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安医后辈。
他认为,为人善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做人的基本信条。医生的天职不仅要同情病人,更要关爱病人。记得在改革开放早期的1980年,山西农村一位患严重强迫症怕脏的中年男性病人来北京看病,第一次在回龙观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带来的钱花完后被迫出了院,但疾病未愈不久又返回北京,这次因没带钱住不了院,时值大热天,流落街头数日后,慕名来我院门诊找到了田大夫。当时病人蓬头垢面,双下肢严重浮肿,软组织感染后不断流水,病人没吃没喝,显得十分衰弱,躺在地上爬不起来。没有办法帮助他,但又不能眼看着病人死去,这时田大夫个人担保收他住院治疗。一个月后病人感染治愈出院时,健康情况也得到基本恢复,回家时购买衣物及路费的近3000元都是田老给的,病人和家属感动地说,田大夫的救命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从医50余载,田老兢兢业业,以事业为重,从不追逐名利。由于名额有限,他曾把自己该涨的一级工资慷慨让给生活困难的同事 ;几十年如一日,他踏踏实实做临床医疗工作,抓医生的基本功培训,从没有半点放松。10年动乱中病房停止收病人,当时门诊工作压力很大,一个夜班要挂20多个急诊号,值班医生几乎整夜睡不了觉。为了解决患者入院难的问题,他和门诊的同事们一起创建了“简易病房”,开展了起效快速的治疗,使无数远道而来经济拮据的患者受益 ;以后又相继在门诊开展了无抽电疗和精神药物中毒抢救工作,并制订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抢救方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医疗工作的质量,丰富了专科医院服务的内容。
1983年,年过半百的他经过不懈努力,创建了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科,完成了刑事案例的鉴定程序,开发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系统。他的努力与业绩代表和展示了居国内一流水平的观点和方法,并有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支持保障。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多部专著与合著,其中包括高等院校的政法教材。他关于“精神病人作案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省市地区借鉴这一方法对精神病刑事犯罪嫌疑人的责任能力进行判定。在司法鉴定工作中,他严格依法办事,打破了以往的有病无罪论,用新的理念引领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他全新的思维及精湛的医术在司法精神病学领域功劳卓著。
“无论大小、无论贫富、逢男或女、何时何遇,视彼儿女,犹余兄弟,余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在无数赞扬田老的的信件中,采拮几段,足以体现希波克拉底神圣誓言在田老身上的体现。
“老年疾患,顽病难医,十几年如一日,细察细访,精心调药,跟踪治疗,从不放弃,边医边授,家属满意,医患如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田老对待病人及家属十分耐心和关心,为患者的经济考虑,很有善心,堪称德高望重,祝您健康长寿!”
“田爷爷对患者关怀备至,耐心讲解,和蔼可亲,非常可爱,我和妈妈都很喜欢他。”
带着无数人的期望,每天清晨,田老会准时来到医院,查房、科研、著书、培养新人,忙碌而快乐地工作。
上一篇: 人物采风——姜佐宁
下一篇: 2009年度安医十佳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