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真情抚慰渡难关 心系警营铸和谐——记“8.17坠机事件”心理干预
2011年9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领导来到北京安定医院,怀着感激的心情,将一面锦旗赠予马辛院长。锦旗上书写着14个金黄的大字“真情抚慰渡难关 心系警营筑和谐”,当双方领导的手紧紧相握时,似乎是一个动人故事的结尾,不,应该是我们今后合作的开头。
8月中旬的北京,虽已进入秋季,却没有丝丝凉意。8月17日上午 ,北京警务飞行总队的直升机在密云进行山区搜救演练外失事坠落水库,造成机组人员4死1伤,遇难人员的家属、同事们及各级领导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8月18日早8点,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接到北京市公安局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请求,心协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唐永怡在第一时间向北京安定医院马辛院长请求援助。作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马辛院长,此时没有半点犹豫,因为她相信安定医院这支有着良好素质和技术装备并身经数战的心理干预队伍;她深知需求、信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她果断决定迅速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并亲自部署干预任务。
仅仅一小时,北京安定医院组成了以马征主任为分队长,李晓虹主治医师、西英俊主治医师为组员的第一心理危机干预小分队,当日早9点与公安局相关人员一起出发,奔赴干预地点。此后,马辛院长、王刚院助根据情况,分别派出了第二小分队、第三小分队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一、奉献的不仅仅是爱心
此次各个心理干预小分队的成员,都曾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等心理救援的洗礼,有着丰富的灾难心理救援经验。一次次的紧急集结,让队员们已习惯了和平时期的战场规则。
队员西英俊仅2011年就完成了心理援川、新疆喀什心理危机干预和本次坠机事件等心理干预任务。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默默地放弃了很多很多。且不说家里面的事,2008年开始,受医院委派,他已参加的第二届国际创伤治疗师(EMDR)为期3年的连续培训项目,至今年7月已按照培训要求完成了规定的督导案例数和个案治疗录像以及督导时间。从100个参加EMDR治疗培训的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院唯一一个获得EMDR督导师培训资格的人员。今年8月份,当他正准备参加国际EMDR督导师为期1周的培训学习时,被派往新疆喀什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因为EMDR督导师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因为他具有精神分析治疗的培训背景,又是精神科医生的身份,所以在这些获得督导师培训资格的人员中,备受老师青睐。当国际培训组织得知他将要错失8月份的督导时非常惋惜,一再让他慎重考虑。面对艰难选择,他又一次放弃了这难得的机会,奔赴新疆,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
李晓虹医生是1岁孩子的母亲,8月18日早晨上班不到1小时,她接到王刚主任的电话,通知她马上到医务科报到,调试危机干预设备后与西英俊会合。她二话没说,跑着来到医务科报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唐永怡主任一个 “十点务必赶到密云水库”的电话,让她感到一定发生了大事。带着危机干预设备,她与同事们快速出发。忙碌了一整天,夕阳落下,天已渐黑。突然,她想起来了,还没给家里打电话,孩子怎么办?要连续工作了,自己连洗漱用具和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她自嘲“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太多的工作在等待完成。
马征是门诊部主任,平时工作任务繁重,又承担着此次医改的艰巨任务—开展预约挂号、组建诊疗团队、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接到任务后,他不顾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情况,来不及与家人打个招呼,安排好门诊工作后立即出发。他只有一个念头:以大局为重。他说,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任务。
二、现场状况比想象的要复杂
心理干预小分队到达目的地后,迅速与已经在驻地工作了1天半的公安局负责人王处长取得了联系,充分的了解事件相关情况。
这是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已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当时已知2人死亡、2人失踪、1人严重受伤。当事人的年龄在28岁-39岁之间,均为男性,其中4人已成家,并有幼小的子女。
其次,遇难者的家属和其他人员约70余人已从17日下午陆续赶来。因事发突然,家属毫无心理准备,情绪十分不稳定,普遍表现激动、焦虑、绝望、冲动。其中3位年长者患有较严重的躯体疾病,1位失踪者的妻子获悉此事发生,已出现情绪恍惚、冲动外跑的情况。个别家属情绪失控,挥手打人。
鉴于上述情况,分队长马征一方面迅速与医院协调,增派人力和应急干预设备以及药物,一方面立即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医院方面高度重视,马辛院长、王刚院助立即安排陈斌、刘竞、耿莹、赵丽莎、王久英、冯媛、沙莎、李雅文等前往支援。百忙中,马辛院长、李占江副院长、王刚院助、临床心理科杨蕴萍主任还抽空赶往救援现场,协调指挥,做进一步的统筹安排。
艰难的工作摆在了每一位心理危机干预队员面前:此次小分队,女队员多,孩子妈妈多,每每看到遇难者的孩子,她们都感同身受,强忍热泪。克制、理性,她们压抑着自己澎湃的心情,默默给予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亲属全身心的疏导、安抚和关怀,尽力为她们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工作。
白天不停地沟通、深夜静静的陪伴,心理干预小分队很快赢得了遇难者家属的信赖,为圆满解决问题,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位烈士的家属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听到爱人突然牺牲的消息,我无法相信。神情恍惚、不能理智地控制行为和情绪,甚至想随老公“去了”。是安定医院的医生,给了我姐妹般的、心贴心的关怀,陪我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我会听医生的话,为了孩子,我要坚强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三、关键时刻信心和胆量来自与家属建立的牢固的信任关系
事故发生地祭奠、法医中心瞻仰仪容、八宝山公墓告别仪式,几个重要场合,家属可不可以都去?家属会不会出事?家属是否承受的了?家属出现强烈反应怎么办?北京市公安局事件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反复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救援队员中精明干练的刘竞医生根据救援经验、运用专业知识科学评估后明确回答:“可以”。我们的专业救援,既为家属提供了人性化的心理救援服务,同时也为北京市公安局事件处理指挥部的合理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洒满辛酸的每一处,我们的队员像亲人一样一路陪伴。他们经历了生死诀别的家属们所表现出的痛苦、激动、冲动、晕厥,在烈士亲属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队员用温暖的双手支撑着他们,用人世间的真爱护佑着他们,家属们感受到这是一群值得信赖的人。
对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人,就要及时给予精神科药物干预;喂饭、输液、给药、情绪低落时支持性心理干预是我们的常规工作;冲动不安时心理稳定化干预很重要;噩梦、闪回时的眼动脱敏再加工处理也是很强的专业技术工作。仅仅9天,全体队员所给予的是专业的心理救援,所奉献的是拳拳爱心,收获的是遇难者家属逐渐摆脱痛苦后的平静,换来的是相互信任真诚的合作。
四、来自领导的支持和团队的力量无往而不胜
马辛院长常说,“我们安定医院在各项工作,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上打的是团队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汶川地震时,我们的临时战地党支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陈兴德书记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全体队员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灾区群众心灵重建、为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和维持社会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仍是团队精神支撑着每一位队员,这力量来自团队本身,来自有着878名安医职工的大家庭。这一点参与本次心理救援的耿莹医生深有体会。她和她的团队负责治疗护理一位自杀观念很强的遇难者家属。因为事情来得急,领导要求高,那一周的时间里,她们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屏住呼吸,专心致志,关注每一个细节,当时她感觉压力特别大。她和同事们把同情与怜悯转化成了责任,倾尽全力照顾烈士的家属,没日没夜的工作。耿莹的部门主任罗炯是一个“硬气”的汉子,看到她这么盯着工作很是心疼。罗主任那段时间每天鼓励耿莹,他在发给耿莹的短信里写道“做得好!辛苦了!”。耿莹说:“好多次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觉得我不孤独,我的身后有强大的支持”。6天时间,她们的团队以 “爱心满满照顾满满”的服务,陪伴绝望中的一个普通女人走过了人生那段艰难路程。 我们队员们所给予的积极心理干预,使她对未来生活继续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自信心。
五、盘点工作的同时展望未来
本次事件的心理干预共进行了9天,9名队员分成4个组,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救援分队长是马征和陈斌,王刚院长助理是队长,负责人员安排,马辛院长担任总指挥。
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20余人次,与烈士的战友警航大队的警员进行了晤谈、对全体飞行员及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心理干预,对四名关系密切的飞行员实施个别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队员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事发地密云水库、法医中心、八宝山公墓、遇难者家中和受伤警员的病床旁,无不留下他们忙碌而沉稳的身影。
这又是一次战斗,冲锋在前的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战斗来临,他们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战斗结束,他们又默默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有人说,什么是战士,战士就是近身格斗的职业,战士的强大来自于高超技术与无畏精神的结合,而高超的技术与无畏的精神又来自于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练与对技术的追求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危机干预越来越成为灾难事件、突发事件后救援工作中重要的部分。我们认为:北京安定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履行这份社会职责是医院应尽的义务,是医院每一位有觉悟、有能力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任重而道远!
链接:
8月22日我院马辛院长、李占江副院长、杨蕴萍主任以及解放军心理训练中心范琳主任、王静、樊涛一行6人来到驻地,与公安局相关人员共同商讨,进一步明确心理干预人员任务,制定进后续干预方案。
在此,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训练中心的领导及王择青教授对本次心理救援的支持和指导!
“8.17”心理干预小分队全体人员名单:
王刚 马征 陈斌 杨蕴萍 西英俊 李晓虹 刘竞 王久英 赵丽莎 耿莹 冯媛 沙莎 李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