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以专业服务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 王刚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八件为民服务实事,提出要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这既是回应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
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于2025年1月1日启用,截至2025年10月10日18时,全市座席共接起电话33780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作为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核心承接单位,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以专业力量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热线建设与运营工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北京经验”。
全市统筹 探索热线“北京经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八件为民服务实事发布后,北京市快速响应国家相关工作要求,在全国率先开通省级12356心理援助热线。热线配置座席17个,分别设在北京安定医院(每日值守)以及北京市16个区的区级专科医疗机构(隔日值守),可7×24小时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白班开设座席9个,由北京安定医院和16家区级专科医疗机构共同接听,夜班开设座席2个,由北京安定医院单独接听。
为了更好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采取了下列举措:
一是加强热线管理,规范服务流程,制定《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管理方案(试行)》,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保障各座席的同质化发展;
二是搭建热线管理平台,实现信息采集、数据实时统计、质量控制、信息监测等功能,确保热线线路畅通、稳定、安全;
三是组建专业队伍,采取“统一管理、多点接听,优势资源服务重点时段”的工作模式,组建起拥有精神卫生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热线接线人员队伍,目前有接线人员331人,保证了接线人员的专业能力;
四是提升服务质量,在全市范围统一开展接线人员培训,提升接线人员的专业能力,邀请市级热线专家开展案例督导工作,解决接线人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升接线人员的胜任力,组建市级质控专家团队,定期开展专业质控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五是持续开展宣传工作,设计制作热线海报、宣传片等,运用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热线的影响力以及居民对热线的知晓率,让广大群众认识、了解和使用好12356心理援助热线。
打造体系 筑牢热线服务基础
2025年1月以来,北京安定医院扎实推进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建设与运营,为北京市民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展现了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的民生价值。
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服务流程
科学完备的制度是热线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北京安定医院以《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管理方案(试行)》为指导,严格执行《保障规范》《值班制度》《服务规范》《伦理守则》《保密制度》等基础制度,确保热线服务开展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医院结合多年来运行“8858心理热线”的经验,增补三项关键内部制度,形成了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质控督导制度》,把好热线服务质量关。北京安定医院组建由具备“精神—心理”双背景的临床医生,以及心理治疗师、管理人员共同构成的二线质控督导小组,小组成员具备丰富的临床诊疗、危机干预及热线服务经验,通过“现场督导+案例讨论+团体督导+培训学习”的立体化模式,为接线人员提供服务规范、专业能力、伦理道德及文档管理等全维度的督导。同时,建立热线内部管理台账,为质控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二是优化《常规工作流程》,把好热线服务流程关。以“一线接听、二线督导、全流程保障”为原则,参考《12356呼叫中心—坐席常用操作手册》,落实全市统一培训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场景细化操作环节,由热线联络员及时更新工作流程并同步给全体工作人员。
三是完善《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及流程》,把好危机应对关。明确危机分级评估标准及对应处置措施,要求接线人员在事件处理后第一时间复盘分析,形成经验案例与全体人员共享,显著提升团队危机应对能力。
科学规划场地保障服务条件
合理的场地布局是热线高效运行的基础支撑。北京安定医院将热线办公场地设置在心理门诊区域,既保障了通信设施的完善性与电话接入的稳定性,又因周边环境安静私密,充分满足了心理服务的保密需求。场地内部科学划分接线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接线区配备专业接听设备及舒适办公桌椅,为接线人员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办公区兼具督导培训、日常办公及运营管理功能,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无缝衔接。
组建专业团队强化能力建设
专业人才是热线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安定医院通过严格筛选,组建了一支68人的专业接线团队,形成了“51名一线人员+ 17名管理督导人员”的团队架构。团队中,“精神—心理”双背景人员占25%,心理学专业人员占45.6%。北京安定医院信息技术人员提供全流程支持保障。
为确保团队专业素养,北京安定医院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岗前开展热线接听技巧、心理评估方法、危机干预策略、伦理规范及制度规范等全内容培训;岗中通过专家授课、定期考核/抽查、案例研讨等形式持续提升接线人员能力;注重接线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与人文关怀,帮助其有效应对工作压力,保持良好服务状态。
精准服务 彰显热线专业价值
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启用以来,北京安定医院参与每日白班值守,并独立负责全市夜间热线接听工作,开启了7×24小时不间断的心理守护模式,以专业、及时、温暖的服务赢得了群众信任。
全时段响应满足服务需求
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7×24小时全年无休为群众提供服务。白班8:00至18:00期间,北京安定医院开启1个座席与市内8个区级座席协同接听来电,夜班18:00至次日8:00期间,北京安定医院开启2个座席独立承接全市夜间来电。
截至2025年10月10日18时,北京安定医院接线座席共接起电话9794通,总通话时间3754小时,平均单次通话时长23分钟。夜班热线工作充分满足了群众夜间心理援助的迫切需求,接线人员凭借专业能力快速平复来电者情绪,有效化解了大量心理危机。
聚焦重点群体破解核心困扰
从服务对象的特征来看,热线来电呈现出显著的群体集中性:以性别划分,女性来电略多于男性,以年龄段划分,青壮年群体占比最高,这两大群体共同构成了关注焦点。
困扰青壮年群体的问题多集中在职业发展困惑、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这个阶段的人群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面临着诸多选择和挑战。热线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建议,助力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此外,热线还特别关注学生群体和老年人群体。学生群体面临学业压力、升学焦虑等问题,热线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老年人群体主要面临孤独感和疾病困扰等问题,热线工作人员以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关怀,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通过这些精准的疏导策略,热线有效破解了不同重点群体的主要心理困扰。
规范危机处置筑牢生命防线
面对特殊危机情况,热线建立了标准化处置流程。针对需要危机干预的来电者,接线人员严格遵循处置路径,通过专业危机干预技术稳定来电者情绪,建议其前往精神科急诊接受治疗,必要时帮助来电者进行求助。持续的热线实践,为危机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接线人员更精准地识别潜在风险、帮助高危人群。
经验启示 优化热线未来方案
北京安定医院在承接北京市12356热线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的规范化运营积累了三方面经验:
一是坚持专业引领,以“精神—心理”双背景人才为核心,构建“筛选—培训—督导”全链条人才建设体系,为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基础制度+内部细则”的双层架构,实现服务流程、质控管理、危机处置的全面规范。
三是聚焦群众需求,精准把握来电高峰时段与重点群体特征,提供针对性服务。
同时,北京安定医院也清醒认识到热线运行中有待改进的方面。如:热线的服务承载力需进一步提升,高峰时段接线压力较大;多部门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危机事件处置中与“110”“120”等紧急热线的联动效率需进一步加强。
未来,北京安定医院将从两方面优化热线建设。一是深化技术赋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员培训与来电分级分流,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二是健全协同机制,推动热线与紧急救援、医疗卫生等系统的联动对接,构建“热线干预—门诊诊疗—持续随访”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群众当下的心理困扰,更在于搭建起一座专业、温暖的“心灵桥梁”。北京安定医院将持续深耕心理援助服务领域,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建设、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贡献更大力量,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需要时找到心灵的港湾与温暖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