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服贸会报道|北京安定医院携三大AI创新成果亮相!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盛大举办。作为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健康卫生服务专题以“智领未来 健康生活”为主题,汇聚全球医疗创新成果。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携三款重磅AI医疗产品精彩亮相,凭借深厚的临床积淀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公众呈现了一场精神卫生数字化诊疗的科技盛宴。
北京安定医院此次参展的数字化脑电图机、AI多模态抑郁测评系统、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均源自医院尖端科研成果转化,彰显了其“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精神心理疾病数字健康科研实力。
01 数字化脑电图机:脑功能评估的“智能解码者”
在展会现场,数字化脑电图机凭借其精准的脑电信号解析能力成为焦点。该设备配备高精度脑电放大器和AI计算工作站,通过提取脑电信号中的能量、协同性、频谱等特征,配合人工智能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分析异常放电和睡眠分期,更能对情绪、认知、注意力等功能活动进行定量评估。
其核心优势在于特别配置的脑功能检测报告、睡眠脑功能检测报告和脑功能网络检测报告,为抑郁、儿童脑发育、认知等脑功能提供客观量化指标,有效辅助医生诊断。该产品已于2024年获批二类医疗器械证,配套的脑电数据处理软件也于2025年获得同类认证,且脑电图检查已纳入国家医保收费目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医疗普惠的有机结合。
从应用场景看,该设备能够做到灵活适配,基础版、标准版、高级版三款机型分别适配二级及以上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等院内场景,以及体检机构、教育机构、家庭等院外场景,全面覆盖不同群体的脑健康监测需求。
02 AI多模态抑郁测评系统:情绪健康的“多模态卫士”
另一款明星展品“AI多模态抑郁测评系统”则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该系统通过采集人体心率、脉搏信号及面部信息,模拟医生问诊场景,运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AI技术,以面部动作单元(Facial Action Unit)的微表情检测为基础,融合目光朝向、面部朝向、语音语义等多模态信号,实现对精神压力、自主神经系统及抑郁障碍等异常情绪的智能评估。
这款由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科研成果转化的系统,彰显了四大核心优势:以精神专科医院临床标准为导向,结合十万级医学标注数据训练的AI模型,使筛查准确率高达91.8%;通过多模态信号特征采集、分析,将传统的1-2小时面对面评估缩短至5-10分钟内;采用APP自助测试与独立账户信息脱敏技术,保障隐私安全;适配医疗级一体机、定制平板、手机小程序等多终端形态,满足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等多样化场景需求。
现场搭建的测评小屋隔离人群、保护参与者在测评时涉及的隐私,让现场观众亲身感受到了大规模心理健康筛查的便捷与精准。
03 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发育障碍的“早期预警官”
针对儿童健康领域的迫切需求,北京安定医院展出的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同样备受关注。作为国内首个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证审批认证的儿童认知行为早筛软件产品,该系统基于图像、音视频中的人脸和人体行为AI检测比对技术,成为辅助医生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筛查及诊断的得力助手。
系统严格依据中华医学会《ASD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精准定位“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语”“不当”五大行为特征,通过属性识别和比对分析生成早期风险筛查报告,大幅降低筛查成本并提高诊断效率。其核心技术包括每秒30次的微变化采集、针对不同人群反应特征自主修正的标注数据模型,结合全局体态信息与局部特征分析,显著提升检测准确率。
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儿童发育行为、基层卫生机构等多类科室,并成为北京市卫健委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项目(2022)实施工具。
展会上,三款展品均以“可互动的系统平台”形式呈现,公众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亲身体验了AI技术如何破解精神卫生诊疗的痛点难点。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北京安定医院“解精神之困苦,还疾者以安定”的服务理念,更标志着我国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正迈向精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推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让“智领未来 健康生活”的服贸会主题在精神健康领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