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的故事③:不平静的夜

  北京安定医院急诊以诊治精神科“急重危难”闻名京城,更因全年无休24小时开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精神疾病患者不中断的抢救通道。近一年来,其月均急诊量1800人次,占北京市精神科急诊总数的90%以上。日前,宣传中心朱秋艳走进急诊,带你沉浸式感受真实的精神科急诊。

  身穿蓝色背心的海归王松(文中患者均为化名),双腿并拢、双手紧握地缩靠在急诊大厅的椅子上,双眼紧闭,面色苍白。身高1米85的他,此时无助得像个婴儿,“惊恐发作”,让他不敢回家。

  王松是自己打120来的急诊。晚7点,患有焦虑症的他因为突然的惊恐发作,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全身发麻,持续了近半个小时后,行动困难的他紧急拨打了急救电话。

  惊恐发作也是精神科急诊的常见病之一,属于焦虑症的范畴,在夜晚格外多见。发作时患者感觉异常难受,“感觉自己快死了”。害怕再次发作的王松问诊后,选择吃了药,在急诊大厅等待情况好转。

  同时就诊的陈光是被父亲拨打110送来的。冲动躁闹的陈光在2名警察和2名保安的协助下,才能控制住。“我真的没能力送他来”,年过70的陈父早已满头白发,浑浊的双眼尽力保持着平静。因为停药,陈光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行为,伤人毁物。40多岁的他,虽然形容枯槁,骨瘦如柴,但发起病来,3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控制不住。

  冲动激越的患者在夜晚最为常见,他们发起病来经常言行失常,力大无穷,一名女患者就曾一脚踹坏了急诊过道的铁门。

微信图片_20230517174756.jpg

被踹坏的铁门

  作为24小时精神科急诊,下午4点后,急诊就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接诊“浪潮”。夜幕掩映下,120、110、999接踵而来,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是三台同时上场。红蓝交错的车灯划破夜的平静,谁也不知道从车里下来的是什么状况的病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危重型的。

  “夜班最害怕的一是冲动伤人的患者,再就是病情复杂、需要抢救的患者”,年轻的李医生坦言,他的担心也是刚来急诊轮转的年轻医生们共同的心声。“最怕遇到那些没见过的情况”,来急诊快5个月的梁医生回忆起上个抢救的患者仍“心有余悸”,“我们是精神专科医院,但是来急诊的患者经常伴有躯体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微信图片_20230517174759.jpg

夜幕掩映下,120、999、110接踵而来

  白天,遇到复杂的情况可以和主任、老师们商量,到了夜班,一切只能靠自己。每个夜班,年轻的急诊医生都想象自己是仗剑独行的孤胆英雄,离开师门的“庇护”,独当一面,撑起患者的一片天。说不紧张,不焦虑,那都是骗自己的。

  对未知的恐慌是人的本能,高年资医生凭借丰富经验可以克服,甚至早已战胜这种恐惧,但年轻医生就没那么容易过这一关,患者情况复杂本就难以处理,遇到沟通不畅的家属更是雪上加霜。

  “感觉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是来急诊轮转的医护人员一致的感慨,“要学的实在太多了。”

  “急诊医生得具备独立处置常见精神障碍的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急救能力”,急诊及主任坦言。“急诊护士在留观病房都要身兼数职,还要能配合医生进行诊间抢救”,张护士长也强调,“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时间长了就适应了。”

微信图片_20230517174803.jpg

急诊护士向新轮转来的护士们介绍急诊设备

  “您好啊”,处理完上一个病人,刚走进急诊大厅的李医生和等候的家属打着招呼,“又是这位大夫”,陪父亲前来看病的贾女士惊喜地说。

  虽然带着蓝色帽子和口罩,贾女士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第一次给自己父亲看病的医生。“是啊,还是我”,李医生也无奈地笑了。贾女士的父亲是他上个夜班接诊的患者,后收入留观病房住院,因肺炎一直不见转好,遂转到综合医院进行诊治,这个夜晚,肺炎控制后,又赶回北京安定医院急诊就诊。

  “你又是夜班啊,”贾女士感叹到,“这才3天,又是夜班,真辛苦!”对于这种辛苦,李医生解释说,因为科室同事有考试,所以跟自己换班了,导致两个夜班比较近。

  不过夜班的辛苦,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困,就是需要第一个克服的难题。夜班,不仅是脑力、意志力的支撑,更是体力的考验,是生物钟跟自己的天人交战。

  尤其后半夜,络绎而来的患者,棘手的问题,刺激着萎靡的大脑快速作出反应。早交班时,眼下乌青、面露菜色成为夜班医生的标配。

  “值完一宿夜班,认知功能都下降了”,刚下夜班的李医生笑谈,“我刚才洗脸都忘了摘眼镜!”“我家邻居还在装修”,同样下夜班的韩医生又气又无奈,“这觉是补不成了!”

  说起夜班经历,每个急诊人可能都有一部“血泪史”。这不平静的夜带给他们太多的感慨。

  “感觉像是来渡劫的”,经历过急诊夜班这最考验也是最锻炼人的一关,急诊人就能“百毒不侵,无所畏惧了!”最终,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侠”,肩负起急诊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230517174807.jpg